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工经验,很难及时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,这就容易造成管理不够精细,还会浪费资源,导致产量不稳定。随着物联网、人工智能以及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,现在可以利用智慧农业手段,对作物生长全过程进行监测,实现精细化管理。
本方案将多光谱植被监测仪、环境光传感器等设备结合起来,搭配综合管理平台,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从环境感知到决策执行的完整服务,帮助他们提高效益,实现绿色生产。
感知层
土壤监测:使用温湿度传感器、EC值传感器、pH传感器,对作物根系所处环境进行监测。
气象监测:通过温湿度、光照强度、风速风向、降雨量等传感器,及时捕捉环境变化情况。
多光谱植被监测仪: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,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(NDVI)和叶面积指数(LAI),以此评估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程度。
环境光传感器:实时监测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,例如红光与蓝光的比例,为调整补光方案提供依据。
病虫害监测:借助虫情测报灯和高清摄像头,再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,能够自动判断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。
传输层
采用 LoRa/NB-IoT 无线通信技术,这种技术功耗低、覆盖范围广,数据会经过加密后传输到云端,保证数据传输稳定、安全。
平台层(综合管理平台)
数据融合与处理:把土壤、气象、多光谱、环境光等多方面的数据整合起来,建立作物生长模型。
AI 分析与预警:运用机器学习算法,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作物缺乏营养的风险;根据多光谱数据,灵活调整灌溉和施肥计划,避免资源浪费。
可视化与报表:实时数据看板:展示关键数据,比如NDVI变化趋势、土壤湿度变动等。
历史数据追溯:可以按照时间、地块等条件查询数据,方便总结经验和做出决策。
自定义报表生成:能生成作物生长周期报告,满足科研或管理需要。
应用层
移动端APP:用户可以随时查看数据、接收预警信息,还能远程操控设备,比如开关灌溉阀门。
Web管理后台:支持设置不同用户权限,对地块进行分组管理,还能配置自动化规则,比如NDVI低于0.5时自动启动施肥操作。
自动化执行:将水肥一体化系统、补光灯、风机等设备联动起来,实现精准作业。
精准管理,提高产量:通过多光谱监测准确掌握作物营养状况,减少盲目施肥,预计能使产量提高 15% - 30%。
节约资源,降低成本:智能的灌溉和补光方式可以减少水、电使用量,同时降低人工巡查成本。
提前预警,减少损失:能够尽早发现病虫害,对极端天气发出预警,降低作物减产风险。
以数据为依据,科学决策:积累作物生长周期数据,有助于优化种植方法,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,打造农产品品牌。
绿色可持续: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,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,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。
典型案例:
>>查看更多案例
【本文标签】 作物生长全周期、作物生长全周期监测、作物生长全周期监测解决方案
【责任编辑】